上半年,榆林市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709.56億元,同比增長18.4%,穩占全市經濟近“半壁江山”,民營企業吸納了85%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貢獻了近七成的稅收,民營經濟總量做到了全省第二……作為市場經濟最敏感的神經和最活躍的主體,榆林民營經濟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挺起了榆林發展的脊梁。
全市民營經濟大會形成了新共識:“民營經濟是榆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榆林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重要支撐’和‘基本途徑’。”這為榆林促進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發展給力——掛牌上市“榆林板塊”逐步形成
陜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是大型國企與地方民營企業的聯合體,開創了全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先河。該公司立足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煤鹽資源就地轉化,帶動了當地化工、建材、運輸、服務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經過創業創新實踐,目前公司已經成為陜西最大的鹽轉化項目、全國單體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
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北元集團公司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邁入資本市場,啟動公司改制上市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實現IPO主板上市。
陜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型發展生動地呈現了榆林民營經濟在創新奔跑中的“熱度”和“速度”。
幾年來,全市民營企業大膽探索,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繼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新三板”,實現了上市企業“零”的突破以來,榆林市民營經濟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榆林板塊”已經逐步形成。
去年以來,榆林與中國中小企業上市孵化聯盟、陜西中小企業新三板聯合會展開戰略合作,對重點培育掛牌上市企業進行調研跟蹤服務。截至目前,榆林市共有68戶企業在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壯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提升經濟效益是當前榆林民營經濟的戰略選擇。我市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劃分企業批次,制定戰略規劃,提出上市建議,倒排上市時間,建立了一支“含金量”充足的上市后備企業隊伍。
政策發力——釋放壯大民營經濟強勁動能
陜西恒德煤焦電化集團有限公司是榆林市重點骨干民營企業,該公司資源配置走市場化路子,不惜重金,把掌握硅鐵和金屬鎂市場變化的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白海生挖到“麾下”,委以重任,帶動企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公司還推進人才配置國際化,聘請斯里蘭卡威馬萊博士為外國專家,籌建斯里蘭卡辦事處,通過斯里蘭卡辦事處將集團公司的蘭炭、硅鐵、金屬鎂銷往南亞各國。
人才資源配置國內國際化是榆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政策釋放強勁動力的一個縮影。當前,榆林把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提到促進經濟轉型的戰略高度。
榆林打造“軟環境”,亮出“硬功夫”,建立了“親”“清”的政商關系,黨政一把手把脈發展之道,成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多部門力量推動服務,一系列“非常規舉措”給民營經濟大發展送來“浩蕩東風”。
榆林市委、市政府量身定制出臺了《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十五條政策措施》等“培土施肥”措施,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以前要準備幾十份材料,至少15天才能拿到營業執照,現在不僅所需材料減少三分之二,而且較短時間拿到證了。”日前,清澗縣一村民拿著養殖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感慨不已。
“寧可數據在網上多跑幾圈,也不讓企業和群眾多跑一輪。”市長李春臨在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大會上說,榆林市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務高地,讓企業“進得來、活得下、管得住”。
截至目前,全市企業主體呈井噴態勢,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2940戶,各類市場主體累計達21.71萬戶,中小微企業占99%以上。
全市營造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環境,助榆林民營企業、骨干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今年將發展“四上企業”115戶、梯隊企業100戶、轉型升級示范企業20戶。
實施抓大育小工程,拿出真金白銀推進民營企業提質增效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2017年,全市有87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獲得獎勵資金870萬元。目前,將對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和營收增長20%以上的省級梯隊企業發放獎勵資金1348萬元。
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建立了首批“榆林市民營經濟發展基金”項目儲備庫,儲備項目133個,總投資160.73億元,申請基金投入41.27億元,涉及民營企業能源化工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新興產業等技術改造投資項目。
榆林市整合要素,搭建平臺,助力民營企業“走出去”拓市場,做大做強,在揚州國際展銷中心設立榆林好產品揚州運營中心,成為了榆林好產品進軍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橋頭堡”。下半年,將組織民營企業參加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推動榆林好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一帶一路國內外市場。
從降成本、減負擔到縮短行政審批時間、流程,從優化營商環境到降低準入門檻,從注入金融活水到促進創新發展……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攬子利好政策不斷為企業注入活力。
當前,一個“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企業生態正在榆林形成。
創新有力——助推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創新,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支點,也是做厚民營經濟家底、做足成色的必然途徑。
在當今國內國際制造業版圖上,府谷金屬鎂產業締造了榆林民營經濟發展的“榆林高度”。然而,金屬鎂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去年以來,府谷縣以打造“中國鎂谷·世界鎂都”產業新高地為目標,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積極推動產業創新轉型。
今年,府谷民營企業將組建金屬鎂產業基金和收儲銷售平臺,獲取金屬鎂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擬推動府谷召開2018年全國鎂業大會,設立中國金屬鎂研發中心,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鎂谷·世界鎂都”,構建新型產業格局。
陜西龍華煤焦電集團有限公司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民營企業,立足電廠總裝機容量99MW、年產400萬噸優質煤炭的資源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長煤焦電化循環產業鏈,目前正在建設30萬噸/年尿素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煤炭—電力—蘭炭—化工—建材等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企業綠色發展,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將躍上一個新臺階。
當前,榆林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窗口期”已經形成,轉型發展勢不可擋。
市委、市政府助推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改革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載體,留足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在榆橫工業區和清水工業區打造“園中園”,依托標桿能化項目布局民營企業,助力民營企業發展高端煤化和精細化工等產業,為民營企業延長產業鏈條。還積極培育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已出臺《榆林市地方特色產業集群認定管理辦法》,培育認定10個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如今,榆林市積極鼓勵引導中小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現有經營模式,成功引進了阿里巴巴、陜西青創聯盟、京東等企業積極開拓O2O電子銷售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有效融合,銷售業績節節攀升。
榆林民營企業家以裂變思維、科技驅動、高站位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民營經濟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挺進,榆商破繭正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