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研究項目“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及節能戰略研究”成果發布會27日在北京舉行。過去兩年里,針對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和節能面臨的問題,10多位院士和上百位專家開展了國內外調研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說:“我們爭取用10年到20年的時間將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為技術密集型高科技產業。用最少的煤礦數量、最小的開采面積,支撐國家資源和能源需求。同時,最大限度保護資源、生命和環境?!?
中國工程院相關報告預測,煤炭仍將長期是我國主導能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說:“我國煤炭開發布局亟待調整,綠色煤炭資源被過快占用、消費、浪費。我國煤炭開采中普遍存在“挑肥揀瘦”現象,礦井資源回收率平均僅5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說:“我國‘缺氣、少油、富煤’的能源結構和煤炭資源稟賦復雜,煤層差異大、條件差的特點,給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和生態能源戰略提出了挑戰?!北卷椖恐饕芯砍晒?,建立了綠色煤炭資源量的概念及評價模型,得出了我國綠色煤炭資源分布特征,提出了我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布局優化策略,制定了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和節能戰略目標及技術路線圖。
據項目負責人袁亮院士介紹,綠色煤炭資源量是指能滿足煤炭安全、技術、經濟、環境等綜合條件,并支撐煤炭科學產能和科學開發的煤炭資源量。
綠色煤炭資源量評價主要取決于資源安全度、資源賦存度、生態恢復度和市場競爭度。
專家表示,煤炭行業應持續去產能,去掉落后的、不經濟的、環境不友好的產能。同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采取以綠色資源量為基礎,以精準開采為支撐,安全高效智能開采與災害防控一體化的采礦新模式。
專家建議,國家從基礎研究與關鍵裝備研發、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復合型人才培養、扶持政策配套等方面加強支持力度。